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山艺要闻 > 正文

艺术考古学者康马泰来我校举办丝路艺术系列讲座

2016-12-09 

12月5日至6日,山艺长清校区办公楼报告厅“齐鲁大讲坛•文化艺术分坛”迎来了艺术研究院主办的“闳美艺术讲坛•丝绸之路艺术”系列讲座。本次系列讲座由艺术研究院特邀意大利学者、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阿扎佩”杰出教授康马泰博士来我校,围绕中亚丝绸之路艺术举办三场学术研究前沿讲座。讲座由李丕宇教授主持,艺术研究院、艺术管理学院文化遗产专业、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戏剧影视学院戏剧学专业的部分教师、研究生、本科生聆听了讲座。

康马泰博士以《帝王狩鹿场景:波斯塔克-伊-布斯坦摩崖新观察》开始首场讲座。他以自己在伊朗的塔克-伊-布斯坦摩崖考古中的细致观察为依托,通过比较摩崖造像与萨珊波斯钱币、粟特壁画之间的形象联系,并结合萨珊波斯的历史、王室人物关系和与周边民族的交往,分析了摩崖中大石窟雕刻形象的历史变故、形象来源和猎鹿场景的表现形式等问题,不仅印证了萨珊波斯的历史变迁与雕刻形象表现之间的隐密关系,纠正以往对石窟建造主人、开凿时间的误解,也揭示了粟特人对波斯雕刻艺术的影响。

第二场《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的印度场景》,则集中分析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古城遗址出土的大使厅粟特壁画,通过联系印度婆罗门教、中国敦煌遗书粟特文神谱、希腊罗马关于印度的记载,结合对比粟特壁画、大夏银器、唐代和田木板画、埃及织物残片、印度文物等诸多图像,论证了大使厅东墙壁画中粟特人对印度神像的借用和印度场景的想象性描绘,进而揭示了粟特人在艺术创造中借用印度神像和印度元素改创自身信仰的拜火教神像的普遍现象,阐释了粟特人在丝路文化融合中的广泛吸收和艺术创造。

第三场《胡锦与天马:粟特人在联珠纹沿丝路传播中的贡献》,选取联珠纹这一在丝路沿线国家广泛存在的流行纹样为着眼点,从联珠纹的起源、类型和传播三个方面展开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埃及、叙利亚、高加索、波斯、中亚、中国等地出土的织物、钱币、雕刻、壁画、服饰等文物上的联珠纹图案的构成元素和细节,认为联珠纹并非是通常所认为的萨珊波斯人的创作物,而是在丝绸之路联通的波斯文化圈中由多种文化因素融合而产生的,其中粟特人在联珠纹的形成、仿制、传播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场讲座在师生中产生了热烈反响,每场讲座后师生均与康马泰博士展开了积极的对话,不仅问题尖锐深刻,主讲人的回答也充满了机智卓识。大家反映,讲座不仅带来了破除中心论的广阔视野,也展示了深入细致的图像学分析方法,体现了文化互动创造的认识观,是近年少有的高层次精彩讲座。至此,2016年度“闳美艺术讲坛•丝绸之路艺术”系列讲座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人物简介】康马泰(Matteo Compareti),意大利人,意大利拿坡里大学东方学博士。现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阿扎佩”杰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历任纽约大学古代学院副教授,大英博物馆钱币部研究员,威尼斯大学东方系讲师等职。曾参加过意大利考古队在中亚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七处壁画遗址发掘,参加意大利-伊朗联合考古队在波斯塔克-伊-布斯坦摩崖遗址发掘、意大利考古队在高加索山区的拜占庭遗址发掘。在波斯和拜占庭学、中亚壁画研究领域卓有成就,曾主编《马尔夏克教授七十华诞国际论文集》,罗马大学《粟特壁画国际会议论文集》,并参与编撰剑桥版《伊朗学百科全书•粟特卷》。

(供稿:艺术研究院 编辑:吴兴君)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版权所有:威廉希尔体育真人(中国)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鲁ICP备05002378-1号
长清校区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紫薇路6000号
邮编:250300
文东校区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91号
邮编:250014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