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山艺要闻 > 正文

我校召开高等院校文化遗产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4-09-19 

专家合影

研讨会现场

参观展览现场

山西皮影标本

传统手工艺传承课作业——陶瓷锔接技艺

9月18日,“高等院校文化遗产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在我校长清校区办公楼二楼会议室召开。张志民院长出席活动并致辞。省内文化遗产领域的专家30余人应邀参加研讨会,共同商讨了文化遗产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我校文化遗产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给予了指导意见。同期,还举办“文化遗产专业(首届)2010级本科生毕业汇报暨教学建设成果展”。

张志民院长在向与会专家表示欢迎后,讲到,文化遗产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主要见证,是人类文化传承、延续、发展的重要载体。而当代社会中,许多文化遗产的保存境地已经被严重削弱,很多文化遗产受到破坏。我校于2006年开始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经过调查、论证,在省内首家组建并初步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影响力的文化遗产专业,希望通过文化遗产专业高等教育,延续民族文化的传承,为发扬、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希望与会专家有针对性的为文化遗产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认真把脉,为应用型人才的理论、实践与技能的课程学习多提意见建议,以便于文化遗产专业更加有针对性的为社会培养具备理论基础、熟悉操作技能的文化遗产保护人才。

上午,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标本陈列教学实验室、文物展览教学实验室、文物科技鉴定实验室、造型基础训练实验室、文物图像采编实验室、文物保护技术教学实验室、文物修复教学实验室和艺术品镶装教学实验室等一系列教学场所,又共同观看了首届文化遗产专业本科生毕业汇报暨教学成果展,对我校文化遗产专业的办学条件、实验室建设、办学特色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下午,研讨会上,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齐鲁师范学院等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学者对艺术管理学院文化遗产专业的建设成果给予了肯定,从文化遗产专业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实践的安排、教学目标的设定、专业特色的发掘等方面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意见。山东省文物局、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山东省艺术馆、济南市文物局、济南市博物馆等从事文化遗产管理、保护工作的专家从各自的专业实践角度对文化遗产专业本科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必备的能力、需要学习的课程、需要参加的社会实践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山东省人文艺术研究院、山东齐鲁新世纪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聊城金正动漫有限公司等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方面的企业从发掘文化遗产内涵、利用传统文化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的角度提出了文化遗产专业建设的看法。

9月15日至21日,在长清校区美术馆展出的“文化遗产专业(首届)2010级本科生毕业汇报暨教学建设成果展” 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展示的成果是文化遗产资源转化、利用与展示的创作成果,包括山东民间割锈工艺、传统装裱技术、古籍传统修复技艺、北方硬木利用技艺、传统蜡烛技艺、壁画传统材料与绘制技术、民间陶瓷传统锔接修复技术、陶瓷残件考古修复技艺和先秦文本符号材料转移利用等。第二部分展示的成果是文化遗产专业试验教学课程部分优秀学生作业,包括传统书画装裱技术、传统拓片拓制技术、陶瓷保护修复技术、文物摄影、壁画保护修复技术、壁画临摹、传统手工艺传承等课程的教学成果。第三部分展示的标本是田野考察征集的专业教学标本,包括龙泉青瓷标本、三彩瓷器标本、建筑砖雕和木雕构件、山西皮影、蓝印花布印版、清代补子、民间绣品、年画、民国广告画、高密泥塑等各类文化遗产代表作品。此次展览标本和创作作品是艺术管理学院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建设一个新生专业试验教学的综合能力体现,并不等同于纯粹的艺术创作,也不等同于纯粹实用性的审美设计,展示的是当代青年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爱护、传承和责任。

本次“高等院校文化遗产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的召开,旨在发掘艺术院校文化遗产专业的办学特色、提高文化遗产专业的办学效益、完善文化遗产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我校文化遗产专业的未来发展建设方向指明了更加确切的目标,给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教学理论、实践工作和文化传承方面的指导。

(供稿:艺术管理学院 采写:仝艳锋 于亮 摄影:李巍巍 赵国靖 王爱民 编辑:李巍巍)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版权所有:威廉希尔体育真人(中国)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鲁ICP备05002378-1号
长清校区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紫薇路6000号
邮编:250300
文东校区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91号
邮编:250014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