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山艺要闻 > 正文

世界著名艺术史学者弗莱德•克莱纳教授来校举办学术讲座

2014-05-14 

5月12日上午,我校特邀世界著名艺术史学者、美国波士顿大学弗莱德•克莱纳教授做客“齐鲁大讲坛•文化艺术分坛”,在长清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办《艺术史中“为艺术而艺术”的变革》学术讲座。讲座由科研处组织,常勇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刘翔宇副教授担任现场翻译,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的部分教师及400余名研究生、本科生聆听学术讲座。

克莱纳教授在讲座中讨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缘起与古典传统的革新。他结合大量的艺术史图片,如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中的动物形象、苏美尔人的乌尔军旗、中国汉代的武氏祠汉画像、埃及第五王朝的提墓浮雕、希腊古风时期最伟大的黑绘艺术家埃克塞吉亚思的陶瓶以及其他雕塑,指出这些早期(尤其在希腊几何风格时期)作品中对于侧面视图、正面视图或是二者的复合运用,其意图都是在表现动物和人体各个部位的真实形象,并不关注艺术的独创性以及表现画面的深度和空间感。他同时指出,在那个时代,希腊人与同时代的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没有交往和接触,但他们有着相同的艺术表现手法,说明艺术家表现人类和动物形象的手法正是世界各地人类大脑思考问题的方式。

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欧菲罗尼奥斯打破了几千年以来艺术家一直沿用的规则。他用更加自然的手法表现人物在现实中更加真实的样子,比如人体的扭动和不能从各个视角看到各个部位,这是艺术史上表现手法观念的革命性变化。他的对手欧西米德斯更进一步,他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在一个陶瓶上表现三个醉汉躶体,尤其用3/4的视角表现人物的脊柱和臀部。他的作品表明,艺术家如何创作首次成为艺术史中的主题,在公元前500年的希腊,首次出现了“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同一时期的雕塑作品也表现出艺术观念的变化。波留克列特斯的论文以及用以支撑其论文的同名铸铜雕塑作品《法则》用艺术品来诠释艺术本身,再次鲜明地表现了“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

讲座结合了艺术史中大量代表性范例,生动易懂。讲座最后,同学们踊跃提出问题,并报以长久热烈的掌声。

人物链接:世界著名艺术史学者弗雷德•克莱纳教授,获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和考古学博士学位。30岁时成为波士顿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教授,现为艺术史与建筑系主任,兼任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曾数次获得教学奖和国家图书奖,发表过数量过百的专著、论文和评论。他主持修订的《加德纳艺术通史》(第10到14版)是读者最多、流传最广的英文艺术史专著,其中两个版本被翻译中文。1985年至1998年担任《美国考古学杂志》的主编,该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典考古期刊杂志。

(供稿:科研处 采写:刘翔宇 摄影/编辑:李巍巍)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版权所有:威廉希尔体育真人(中国)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鲁ICP备05002378-1号
长清校区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紫薇路6000号
邮编:250300
文东校区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91号
邮编:250014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