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山艺 > 报刊报道 > 正文

《中国艺术报》(第560期)“地方”(2006年5月26日):专家支招保护乡民艺术

2006-05-26  

(本报记者 孟祥宁)  在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中,一种在田野作业基础上重新体认“民间”、潜心回归乡土语境的乡民艺术研究潮流声势渐壮,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勃勃气象。近日,在由威廉希尔主办的“乡民艺术与近现代华北社会”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及上海、广东、河南、山东诸多高校与中国社科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就乡民艺术的体认、20世纪社会语境中乡民艺术的生存与变迁以及当代乡民艺术研究的方法和视野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乡民艺术是重要的文化记忆
 
    长期以来,作为民间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乡民艺术,在丰富广大农村人民生活、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会专家认为,比较重要的乡民艺术活动一般都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中逐步形成的,其间与各地独特的社会历史与生产生活方式相联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传统与文化空间。无论是影响广泛的地方剧种、木版年画产地,还是仅仅在村落或家族中传承的技能、仪式,都程度不同地承载着丰复的历史文化信息。乡民艺术的本质是乡民为了生活的有序与精神的完满而主动进行的一种文化创造,而我国文化多样性特征的形成也与此相关。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铁梁认为,乡民艺术是民俗文化的一种形式,而民俗文化是伴随民众实际生活的文化。对于乡民艺术研究的着眼点可能不在于其艺术类别的划分,而在于突破文本著述范围的限制,考察它是怎样在实际生活中被活泼地运用与传承。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廖明君认为,传统意义上的乡民艺术,在祭天祀地、祈雨避邪、婚嫁建房、节日庆典等场合发挥着独特作用,具有艺术类型多样、艺术技艺精湛、文化功能多元等特点。
    威廉希尔教授张士闪认为,既然乡民艺术是乡民有选择的、主动进行的一种文化创造活动,我们就要集中关注并动态把握在乡民手中的艺术文本如何在乡村社会中一再被传承、再造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意义显现。我们应该立足于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深层联系去发现问题,回答问题,以乡民艺术为轴心建立起田野研究的关联性动态视野,从民众行为实践中揭示乡民艺术活动中的文化逻辑。
 
乡民艺术现状堪忧
 
    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一个不争事实是,身边的乡民艺术在日渐式微。一些曾经在广大农村繁荣一时的剪纸、秧歌、舞蹈等艺术形式,已经越来越远离了乡村。
    造成乡民艺术衰落的原因很多。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刘士林与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等专家都意识到,这首先是因为当今社会中乡民艺术传承基础的日渐消弱。长期以来,乡民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社会基础的。但随着当今社会现代化、都市化程度的日益增强,许多乡民艺术已不再与社会生活发生直接联系,从而处于一种逐渐边缘化的趋势。其次是强势文化和新的娱乐方式的冲击。当前,人们可以选择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乡民艺术遭遇到极大的发展困境。青壮年外出打工也使乡村社会虚壳化,导致乡民艺术后继乏人。
    而在乡民艺术研究方面也同样存在很多问题。张士闪认为,部分研究者仍然延续着套路性研究方法,但失之粗疏;有的研究接受商业利益模式的暗示,将乡民艺术作为一种准商品来阐释,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了研究的浮躁。当前还存在着一种以理论探讨为旨趣的研究潮流,试图从文化特征的角度对乡民艺术的性质予以体认。但因其过多地沉浸于从理论到理论的曲径通幽式地穿插勾连,从而限制了这类研究的阐释力度。
 
乡民艺术传承需社会参与
 
    近十几年来,国内关于乡民艺术的研究因受到民俗学、人类学的影响而呈现出新的景观。实际上,对乡民艺术个案进行一种整体性的文化研究,注重乡艺文本与社会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等,已经成为与会专家的共识。在与会专家提交的众多研究成果中,大家普遍关注乡民艺术个案所对应的中长时段的文化、心态、习俗、信仰、日常生活等,注意从社会互动的角度探讨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乡民艺术传统的形成及变迁等问题。张士闪认为,这种研究潮流堪称是一场“眼光向下的革命”,其主要特征是:不再将主要精力滞留于“艺”的层面,而是注意将“艺”与“乡”结合起来观察,并初步流露出“艺”、“乡”并重或视“艺”为乡土社会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研究倾向。
    张士闪告诉记者,从传承人角度或以地域单元展开的乡民艺术研究已经在近十余年间渐成风气,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影响的成果。一批研究者在艺术与民俗之间拓展出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如艺术人类学、文艺民俗学、音乐民俗学、戏剧民俗学等。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建民认为,我国的乡民艺术研究还应该多与国际学界进行深层次的学术对话与交流。这能够使我们的研究更好地把握学术问题的展开角度,也有利于带着更多问题意识去开展乡民艺术的田野工作。
    廖明君、傅谨等专家认为,传承乡民艺术,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乡民艺术的历史及传承方式,采用扶持乡民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承人以及培养新一代传承艺人等方式,建立具有特色的乡民艺术传承保护体系,建立健全乡民艺术保护工作机制。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健全与落实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度与各层级保护体系,对乡民艺术的历史特别是现状进行全面普查等。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版权所有:威廉希尔体育真人(中国)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鲁ICP备05002378-1号
长清校区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紫薇路6000号
邮编:250300
文东校区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91号
邮编:250014

Baidu
sogou